今早經濟委員會如期開會,但召集來的官員、幕僚以及媒體的人數眾多,就算沒有在會議室裏面的也是都待在戶外,在這個疫情緊張的時刻,是否妥當?許多委員與國民黨的孔文吉召委協調後也縮減開會人數,減少在會議室內外的群聚風險。
議瑩也實在覺得不妥,今日改用 #書面質詢 方式,還請關心議瑩的鄉親朋友見諒。
以下為議瑩20210519經濟委員會書面質詢
疫情升溫將影響農方生計
COVID-19疫情升溫,雙北市進入第三級警戒,僅開放39處生鮮、餐飲業市場攤商營業,國人為防疫宅在家,減少在餐飲外食,轉向超市、量販進行物資搶購。然而民生用量遠不敵餐飲用量,餐廳蔬菜訂購量大減;全國昨天開始高中以下學校停課兩周,全國國中小約有186萬名學童,每日營養午餐約食用280公噸的蔬菜,換算下來,將有2240公噸的蔬菜無處可去,突如其來的停課令,讓產地農民大跳腳、也讓地方政府手足無措。
現在連營養午餐蔬菜都無法供應,對農民打擊很大,產地蔬果貨源極為充足。雙北農產批發市場供過於求,紛紛要求產地農民酌量出貨。
據北農產公司統計,5月16日蔬菜每公斤平均批發價約33.6元,和5月15日的24.2元相比,一夕之間飆漲快4成。另外,昨日(18日)蔬菜交易量交易量1950公噸,比上一個交易日(16日)交易量1421公噸增加37%;昨日蔬菜每公斤平均批發價26.5元,比上一個交易日回跌21%,短短四天內暴漲又暴跌,農委會是否有掌握?
批發價暴漲是消費者聽到升級三級後恐慌性的搶買,現在又回跌,學校午餐的蔬菜大量進入拍賣市場是暴漲暴跌原因之一,農委會說批發市場將加強採買、轉國軍副食等因應方案,是否能完全吸收多出來的菜量?但國軍、超市通路都早已有固定配合的採購單位,是否會有排擠效應?若蔬果箱無法完全消化,剩餘數量將由農糧署收購?
因為疫情的關係,對農產品供應已經是全面性的影響了,農委會要推廣「#居家防疫蔬菜箱」、「臺灣農產嘉年華」官網,鼓勵民眾改以線上購物採買食材,但蔬菜箱電商運費偏高、紙箱成本高,這部分要如何解決,是否應該協助農民可以降低成本?
相關新聞: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politics/breakingnews/3537841